一、工会学本科专业代码是什么?
答:本科专业代码是:030505TK。
二、工会学专业属于
学科门类:法学
专业类:**主义理论类
层次:本科
专业代码:030505TK
学制:四年
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三、2025年本科开设工会学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
四、2025年本科专业查询排行榜
1. 工程物理专业
工程物理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辐射物理、加速器物理、辐射探测、核信号处理、粒子信息分析及 核技术应用等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射线分析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 和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核物理、加速器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信号处理、数字技 术、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接受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训练,掌握辐射测量、核分析、 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和艺术素养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和需求;
3.了解本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法则,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通过较系统的专业实验和实践训练,较好掌握工程技术分析、应用系统开发及计算机应 用能力,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核物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加速器物理、辐射探测、核电子学、信号处理、粒 子信息获取与处理、辐射防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夏季学期。
主要专业实验:核物理实验、辐射探测实验、核电子学实验、核数据获取处理实验、辐射防护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查看详情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什么?干什么: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研究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交通、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领域进行公共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常见的公共事业有:电力、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燃气供应、公共交通等。 关键词:供水 燃气 公交 医院查看详情
3.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毕业生能够在教育、农业、林业、工业等领域的各级政府、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从事菌物学相关(食药用菌栽培与育种、菌类食品加工、菌物药、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等)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等工作。 查看详情
4.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我国的服装产业在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生产功底、技术力量以及大量的运作资本,同时也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目前全国范围的消费群体也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中国制造”已是高品质代名词,消费的品牌化日益明显。
服装设计师就业前景是容量无限、前途一片光明。作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和高薪职位之一,中国服装业这几年正经历着由加工业、转变有自主品牌的巨大转变。转变的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大量的紧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争抢的对象。尤其是在现阶段,很多服装企业都感叹:服装设计人才高薪也难求。
在就业方面,在南方地区的就业率基本上在90%以上。但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由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纺织服装企业的巨大人才需求”,在实际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是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事实上,很多服装企业对于科班出身、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并不 “感冒”。由于刚毕业的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对市场缺乏了解,只适合担任设计助理的角色,必须经过至少3-5年的积累和磨炼“才能真正担起重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有:时装设计师、礼服设计师、演出服装设计师、面料设计师、设计教师、时尚造型师、时尚买手、设计部管理、自创品牌或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等。
查看详情5. 海洋机器人专业
海洋机器人是什么?干什么:"海洋机器人是一门将水动力分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海洋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智能水下机器人、遥控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艇等海中无人平台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例如:海洋机器人操作,水下考古挖掘、水下探险,水下科研等。 关键词:机器人 海洋机器人 人工智能 控制技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