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大学有0所:
答:2025年 北京没有院校招收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学生, 因此暂无北京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排名数据。
二、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专业代码:08120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测绘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调查技术,具有地理国情动态获取、集成处理、综合分析和评估等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测绘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受到该专业的相关训练,具有对卫星导航定位(GPS)、航空航天遥感等技术的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涉及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方面的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3.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相关法律法规;5.了解地理国情监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发展前景
毕业生能在测绘、国土、规划、民政、水利、交通、环境、生态、矿产、农业、林业、人口、海洋、气象、国防、军事、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工程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科研、教育、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查看详情
三、2025年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武汉大学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
四、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用户研究、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分类法、文献编目、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检索、咨询与决策等。查看详情
2.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医患沟通与技巧;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查看详情
3. 放射医学专业
放射医学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医疗机构:放射治疗、放射诊断、放射病诊治、放射防护。查看详情
4.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信息资源管理是什么?干什么: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管理、检索与保护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等。 关键词:信息 电子档案 数据库 数字图书馆查看详情
5.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