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有5所院校开设公安**专业:
江西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重庆警察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福建警察学院。
二、公安**专业全国地区的大学排名榜(2025年最新)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特色 | 1 | 江西警察学院 | 公安** | 2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 公安** | 3 | 重庆警察学院 | 公安** | 4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公安** | 5 | 福建警察学院 | 公安** |
---|
三、公安**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
公安**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政府部门:警务指挥、组织管理、信息调研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等查看详情
四、2025年开设公安**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承担我国维和警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常备维和警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2000年,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2008年、2016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
2.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
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历史沿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
4.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
5. 江西警察学院
江西警察学院源于1951年成立的江西省公安学校,历经江西政法学院、江西政法干部学校、江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江西公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2-2013年与南昌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2010年3月经**批准建立江西警察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公安厅共同管理,以江西省公安厅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11月公安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江西警察学院协...
五、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斯瓦希里语专业
斯瓦希里语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新闻传播学、外交学、亚非语言文学、公共管理查看详情
2. 服务科学与工程专业
服务科学与工程是什么?干什么:本专业侧重于IT与业务的结合,把与现代服务相关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集成,使学生熟悉并获取现代服务业相关新知识与新技术,并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求解问题和提升自身技能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目前现代服务产业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全球化环境,着力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查看详情
3. 能源化学专业
能源化学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无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与化工查看详情
4. 海关检验检疫安全专业
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是什么?干什么: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爱国情怀,系统掌握海关检验检疫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内外主要的海关检验检疫技术标准与法规,有针对性的掌握检验检疫专业技能,了解海关检验检疫的国际规则和新海关发展的前沿知识,具备较强的海关检验检疫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海关等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组织中从事检验检疫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海关专业人才。查看详情
5. 智能体育工程专业
智能体育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主干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导论、生物力学、生物与运动信息采集、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学、生物力学、人机工效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导论、模式识别基础、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数字体育概论等。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需要的新型体育科技人才。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培养掌握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信息处理与控制相关应用能力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能在智能体育、体育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电子技术等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