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有1所院校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内蒙古科技大学。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蒙古地区的大学排名榜(2025年最新)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特色 | 1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气工程查看详情
四、2025年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市的西部核心区 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是哈尔滨市属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哈尔滨学院地处美丽冰城哈尔滨市的西部核心区,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北满特别区师范学校。2000年3月,经**批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大学等四所院校合并成立哈尔滨学院。合校升本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哈尔滨市财经学校先后并入。经过9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
2.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批准成立,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建筑类专门学校。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从红旗街老校区整体迁入净月新校区。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3. 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
4. 河池学院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上建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5月经中共河池地委批准复办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宜州民族师范学校),1994年**批准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
5.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是经**同意并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是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2021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更名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贵安新区。学校占地面积6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
五、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什么?干什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研究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进行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实现室内环境设备和公共设施系统智能化。例如:楼道内光感声控的照明灯的设计,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系统的研发,电力系统超负荷自动断电的设计等。 关键词:电气 智能 照明 技术查看详情
2. 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
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就业方向:可在相关的院校、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从事教学、研究、检测、产品设计与研发、生产管理、商贸等方面的工作。 查看详情
3. 金融审计专业
金融审计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就业方向主要有:审计机关、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及第三方经济鉴证机构等。查看详情
4.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 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土壤、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具有利用 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的能力,能在 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科研、教育和规划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开发、管 理等方面工作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地学、化学、生物学和农学基础,接受土壤学、植物营 养与施肥、资源调查与信息管理、土壤农化分析与环境监测、土壤改良技术、环境质量评价和计算 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 及进行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外语、计算机、人文社科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
3.掌握土壤改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土壤农化分析与环境监测、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科学 施肥与农田水分管理、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壤调查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 技术;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熟悉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 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9.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政治思想、专业实践、文化素养和健康身心素质。
主干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
核心课程:资源与环境概论、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学及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资源调 查与制图、地质地貌学基础、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农化分析、土壤改良技术、肥料工艺学、环 境质量评价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与地貌学实习、土壤学实习、作物施肥与肥料试验实习、土壤资源 调查与评价实习、肥料科学与技术实习、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 ,
主要专业实验:土壤学实验、植物营养学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微 生物学实验、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实验、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