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有0所:
答:2025年 青海没有院校招收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 因此暂无青海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排名数据。
二、新媒体艺术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新媒体艺术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专业定义
新媒体艺术专业通常以当下最新的技术手段去提供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多维度感官体验,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方式创造出浸入式的互动作品的专业。例如:在互联网新媒体企业、传统媒体新媒体部门、专业院校、设计机构等单位从事和媒体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
《数字文化》《当代艺术现象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摄影》《英语多媒体语言》《声音设计》《大众传媒》《线性视听设备》《数字视频》《多媒体装置》《声音空间设计》《当代艺术史》《数字3D计算机建模技术》《数字技术和应用》《交互理论与技术网页设计》等。
就业方向
企事业单位:节目制作人、影视团队后期、游戏制作师、软件开发师等。

三、2025年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深圳技术大学
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倡导“唯实求精",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研究技术型大学。自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以来,三年间我校招生规模、专业数量迅速发展,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我校面向全国六省份普通理科类考生录取807人,均为一次性满...
2.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3.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海淀校区校园全...
4. 绵阳城市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的前身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21年经**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学校坐落于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现有安州、游仙两个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6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3000余人,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
5.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1959年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学校有武侯、新都、临空经济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设有24个教学部门、10个研究机构。办学层次涵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和中等艺术教育,在校生规模14000余人,是全国十一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学校以音乐与舞蹈学为主体,艺术学理论、戏...
四、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智慧农业专业
智慧农业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作物生产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大数据框架与模式、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生物统计学、机器学习查看详情
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电力、能源类企业:电力工程、能源开发、技术开发、测试技术、工艺设计; 通讯、汽车类企业:新能源器件的研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查看详情
3.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习哪些知识:《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出版美学》、《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新媒体、网络编辑。查看详情
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工程类企业:电气工程、电气施工、弱电工程、水电工程、机电工程、机电设计、安装工程、照明工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查看详情
5.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面向智能互联、虚实结合的新时代,面向新兴智能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培养“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的跨学科复合型精英人才。
本专业将设计创意、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学生既要学习掌握设计理论和设计创意技能,也要掌握虚拟/增强现实、语音、手势等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毕业生可在互联网行业、娱乐游戏业以及新兴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机器人等)从事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用户研究、产品经理、大数据可视分析,以及AR/VR、语音交互等多模态自然交互技术开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