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属于哪个大类?哪个门类?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本科专业属于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自动化类
层次:本科
专业代码:080808T
学制:四年
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2025年本科开设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成都锦城学院
成都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其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21年5月,经**批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经四川省教育厅核准,报**备案,成都锦城学院明确办学属性为“非营利性”。学校坚持**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坚持高质量发展,对师生员工和社会高度负责。办学规模学校坐落于成都知名企业聚集地高新...
2.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变更为艺术院校,2020年按照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办学发展政策明确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
3. 郑州财经学院
郑州财经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建校基础是成立于 1997 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学校,2003 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郑州经贸职业学院,2014 年经**批准设置为本科层次的郑州财经学院,是第一所入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民办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育人育才使命。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秉承“厚德、砺...
4. 绵阳城市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的前身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21年经**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学校坐落于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现有安州、游仙两个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6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3000余人,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
5.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为主,艺、文、工、管、教等多学科兼容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备案,学校代码为12784。学校始建于2000年,由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国家督学、第十三届河北省人大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先生创办。2007年升本,2011年获得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开始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5年被河...
三、2025年本科专业查询排行榜
1. 金融审计专业
金融审计专业学习哪些知识:新增专业,简介正在收集中查看详情
2. 工业智能专业
工业智能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发现、分析与解决工业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系统掌握智能建模与控制技术、智能传感与实时检测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工业智能及其应用的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工业智能领域科技人才缺口极大,就业市场明显呈现出传统工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减少,新兴工业智能领域人才缺口增大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在工业生产中创造价值,需要探索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方式,继而实现整个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未来,工业智能将是技术、机器和人以新的形式结合,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的“工业有机体”。面对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为代表的我国科技产业主战场,急需工业智能领域大量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美术、美术学、艺术设计、设计学查看详情
4. 生物信息学专业
生物信息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生物信息学专业就业方向
生物信息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与行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疾病分子诊断、药物设计、生物软件开发、环境微生物监测等工作。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涉及到生物信息学的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生物信息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销售代表、医药代表、销售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临床医药代表、医疗器械销售代表、销售助理、医疗器械销售人员、销售专员、销售主管、招商经理等等。
查看详情5. 运动能力开发专业
运动能力开发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运动能力开发”是对人体运动或训练过程中的综合运动能力进行测量、分析与调控的科学体系,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融合特征。
专业通过招生来源的改革与培养方案的创新结合,在继承体育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吸纳、融合并延伸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能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传统体育学专业中割裂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该专业着力于培养“晓理论、懂体育、会监控、善反馈”的“运动训练监控师”和“懂数据、能分析、善运动、会转换”的“运动技战术表现分析师”的体育专业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新型体育人才的巨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