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字体大小: 特大

一、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学习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地学(包括地质学和地理学)、旅游管理和规划设计基础,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基础地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规划与开发、旅游策划、景区规划设计、旅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地质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和旅游地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还能在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门、旅游局等从事旅游地学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开发,以及旅游策划、旅游管理以及导游等相关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大旅游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


本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二、2025年本科开设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新工科和新文...

2. 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

3.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地质部直属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核心使命,秉承“达观博物”校训,弘扬“仰山慕水”文化,确立了为服务地质行业、服务地方发展培养...

4. 齐鲁师范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是**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建校75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

5.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

三、2025年本科专业查询排行榜

1. 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 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等不同专业方 向,主要学习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 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表演学科以及音乐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一门及以上的音乐演奏或演唱技术;

3.具有独立研习、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对于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相关音乐表演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以及 重唱、合唱或重奏、合奏;钢琴、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论文写作、和声、 复调、曲式。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并到相关文艺团体和社会参加音乐表演实践以及田野采风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查看详情

2.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学习哪些知识:《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查看详情

3.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武器发射系统总体、战斗载荷发射和飞行控制技术以及民用工程 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 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和管 理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器系统及其发射、运载、飞行控制以及民用机械工程与自 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及工程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武器发射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试验检测方面的基 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2.掌握力学、工程热物理、机械学、控制科学和系统工程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武器系统发射工程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产品研制技术;

4.具有使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技术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当代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有武器发射专业试验以及应对突 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初步能力;

10.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 能力。

主干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工程热物理、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传热、武器总体、武器发射、飞行与控制、测试 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飞行器系统概论(48学时)、流体力学基础(32学时)、结构力学(48学时)、发射系 统设计I(48学时)、发射动力学(48学时)、燃气射流动力学(32学时)、计算流体力学基础(32 学时)、测试技术(48学时)、振动基础(48学时)、机电系统设计(48学时)、高等计算力学(32学 时)、弹射内弹道学(32学时)、发射系统设计Ⅱ(32学时)、虚拟飞行技术基础(32学时)、系统工 程导论(48学时)、可靠性工程(32学时)。

示例二:武器专业课程设计(I)(80学时)、武器专业课程设计(Ⅱ)(80学时)、弹箭飞行控 制原理(48学时)、内弹道学(48学时)、实验弹道学(40学时)、外弹道学(48学时)、计算流体力 学(48学时)、武器传热学(32学时)、武器概论(32学时)、新概念武器发射原理(32学时)、导弹 飞行力学(48学时)、飞行控制器件原理(32学时)、制导弹药总体设计原理(32学时)、制导飞行 器概论(32学时)。

示例三:武器概论(32学时)、内弹道学(48学时)、外弹道学(48学时)、武器发射动力学(32 学时)、弹箭飞行控制原理(48学时)、发射系统结构设计(48学时)、高射速武器发射原理与技术 (32学时)、武器发射工程可靠性设计(32学时)、武器发射试验方法与技术(32学时)、新概念武 器发射原理(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48学时)、计算机上机操作(32学时)、专业课程设计(64 学时)、科研能力训练(32学时)、生产实习(48学时)、靶场基地实习(32学时)、专业课程设计 (I、Ⅱ,64学时)、毕业设计(论文)(224学时)等。

主要专业实验:力学实验(16学时)、电工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 验(32学时)、工程应用软件(32学时)、武器发射测试技术实验(48学时)、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32学时)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查看详情

4.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 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 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考古、 艺术和科技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以及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 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 学有一定的了解;

2.基本掌握中外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

3.具有对文化遗产鉴别、分析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人文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以及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 代科技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

核心课程: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实务、各主要门类文物概论、文物与考古技术、 文物保护管理、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业务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查看详情

四、推荐阅读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相关内容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是什么?干什么?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代码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属于哪个大类?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学习哪些知识?

全国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

全国哪些大学开设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

目录 文章主题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