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软科2025年专业排行榜排序,辽宁交通运输专业第1名:大连海事大学,实力最强。 下文将为2025年想要报考交通运输的高考生展示,交通运输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以及交通运输专业详解!
一、辽宁交通运输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有:
第1名:大连海事大学、第2名:大连交通大学、第3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4名:沈阳农业大学、第5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第6名:大连科技学院、第7名:辽宁工业大学、第8名:沈阳大学、第9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二、交通运输专业辽宁地区的大学排名榜(2025年最新一览表)
排名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排名等级 | 1 | 大连海事大学 | 交通运输 | A | 2 | 大连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 | B+ | 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交通运输 | B | 4 | 沈阳农业大学 | 交通运输 | B | 5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交通运输 | 6 | 大连科技学院 | 交通运输 | 7 | 辽宁工业大学 | 交通运输 | 8 | 沈阳大学 | 交通运输 | 9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 交通运输 |
---|
三、交通运输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交通运输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工商管理、车辆工程查看详情
四、2025年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终秉持“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坚持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
2.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林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林...
3.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
4. 上海海事大学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5.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
五、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可持续能源专业
可持续能源专业学习哪些知识:《可持续能源技术》《能源与环境经济学》《可再生能源电气工程基础》《可再生能源机械工程基础》《太阳能与光伏系统》《风能原理》《海洋能源》查看详情
2. 家庭教育专业
家庭教育是什么?干什么:新增专业,简介正在收集中查看详情
3. 实验动物学专业
实验动物学专业学习哪些知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等 查看详情
4. 中药学专业
中药学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医药类企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检验、保健品研发、质量控制、药品营销; 医疗机构:中药配药、中药煎煮、中药鉴定。查看详情
5.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智能材料制备、组织分析、性能测试、智能材料系统集成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智能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智能材料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备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工艺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