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的大学有0所:
答:2025年 北京没有院校招收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的学生, 因此暂无北京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的排名数据。
二、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与优生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生殖健康、妇幼与儿少卫生、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妇幼营养学、妇幼心理学、妇幼卫生管理、流行病学、性医学等。查看详情

三、2025年开设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
2.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北洋医学堂改为北洋医学校。1912年10月22日,国民政府**又颁发《专门学校令》“十六”号令,据此1913年(民国二年)9月北洋医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15年学...
3. 长沙医学院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发函〔2005〕39号),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校长何彬生教授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更名为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校本部迁至长沙市。2011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
4.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校2019年获批我省“三...
5. 广西医科大学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充足。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3年4月经**批准更名为广西医学院,1996年5月经**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从建校至今,曾七迁校址,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现址。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南宁-五象校区(在建)和玉林校区4个校区,共占地...
四、2025年专业查询排行榜
1. 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发展前景: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 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查看详情2. 医疗产品管理专业
医疗产品管理是什么?干什么: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监督与管理。例如:从事医疗产品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产品监管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医疗产品、产品管理、健康服务 查看详情
4. 新媒体艺术专业
新媒体艺术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企事业单位:节目制作人、影视团队后期、游戏制作师、软件开发师等。 查看详情
5.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专业代码:070304T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化学类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与技术,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化工类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绿色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生物化工,化工分离工程,环境化工,化工安全与环保,功能材料物理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药物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结构分析等。
相近专业: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10一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学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受到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实验的相关训练,从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分子合成和改性的方法;2.掌握分子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具有对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和加工工艺研究,设计的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5.具有对分子材料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6.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