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什么?
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食品领域内进行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科学研究等。例如:酸奶发酵工艺的设计,罐头类食品的加工、生产,食品营养物质的研究,食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等。 关键词:食品 营养 发酵 加工。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后做什么?
未来就业:食品类企业:食品工程设计、产品开发、食品加工、质量检测、品质控制、技术监督、食品营养研究; 政府、事业类单位:食品检测、技术监督、执法管理。。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层次:本科
专业代码:082701
学制:四年
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农学学士学位
四、2025年本科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热门院校推荐:
1. 深圳大学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
2.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地区的中央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
3.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学院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市的西部核心区 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是哈尔滨市属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哈尔滨学院地处美丽冰城哈尔滨市的西部核心区,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北满特别区师范学校。2000年3月,经**批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大学等四所院校合并成立哈尔滨学院。合校升本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哈尔滨市财经学校先后并入。经过9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
4. 曲靖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公办本科高校,位于珠江源头、享有“古鱼王国”“爨文化故乡”美称的云南副中心城市——曲靖市。历经百年师范办学历程,学校赢得“园丁摇篮,桃李芬芳”的美好赞誉。学校办学积淀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曲靖府师范传习所和1912年设置的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2000年3月由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曲靖师范学院。学校百年...
5.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等先后在此执教。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历经百廿风雨,学校...
五、2025年本科专业查询排行榜
1.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是什么?干什么:交通运输主要研究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等。例如: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飞机航行路线的规划,地铁的乘务管理,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的设计建造等。 关键词:公交 地铁 飞机 站台查看详情
2.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 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 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 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 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 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 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 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64学时)、水处理工程(80学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64 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64学时)、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 制(32学时)、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32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 程原理(48学时)、土壤学(32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2学时)、固体废 弃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影响评 价(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工程原理(96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32学时)、环境化学(32学时)、化学反应工程(48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 影响评价(32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 境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查看详情3.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心理和健康的体 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复合 材料的原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与结构设计、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和产品设计、 设备和技术研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 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 知识和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知识,以及复合材料原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与结构设 计、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执着向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复合材料工程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复合材料进 行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的合成与改性、增强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合成与制 备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主要工艺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 性能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的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工程实际对复合材料产品进行优化 设计,具有材料复合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与设备的基本 原理,能够合理选择、改进和开发新工艺,具有模具设计和设备改造的初步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 在先进复合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 发展;
5.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复合材料成型加工 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6.掌握复合材料原材料、制品及工程质量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具有工程检验的初步能力,具 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开发的初步能力和创新意识;
7.具有工程图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复合材料聚合物基 体、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 备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图学C(64学时)、工程力学B(64学时)、工程力学B实验(16学时)、机械设计 基础(56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64学时)、无机化学C(56学时)、无机化学C实验(16 学时)、分析化学C(24学时)、分析化学C实验(32学时)、有机化学B(72学时)、有机化学B实 验(48学时)、物理化学C(64学时)、物理化学C实验(1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计算机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A(40学时)、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B(40学时)、高分子化学B(48学 时)、高分子物理B(48学时)、材料复合原理(32学时)、复合材料力学(32学时)、复合材料聚合 物基体(3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48学时)。
示例二:专业导论(16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工程制图(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 学时)、电工电子学(64学时)、物理化学(上)(64学时)、物理化学(下)(32学时)、物理化学实 验(16学时)、无机材料科学基础(80学时)、现代材料测试基础(64学时)、有机化学(32学时)、 高分子化学(48学时)、高分子物理(48学时)、材料概论(48学时)、复合材料原理(32学时)、复 合材料聚合物基体(32学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42学时)、复合材料工厂设计概论(32学 时)、复合材料测试基础(4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80学时)、复合材料原理(32学时)、建 筑装饰材料性能(32学时)、复合材料工艺学(42学时)、建筑材料艺术设计(32学时)、建筑装饰 材料测试基础(42学时)、建筑装饰材料工学(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课程 设计、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复合材料工艺与制备实验、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复合材料近代测试技术 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查看详情4.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政府职业安全与卫生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职业安全与卫生中介机构以及各级工会组织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管理、检测、评价、咨询、培训及研究等工作。 查看详情
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什么能力?学习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 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 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 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 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 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 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 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 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 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 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 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 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 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 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 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 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 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 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 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 (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 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 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 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 (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 (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 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 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查看详情